新冠疫情下,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成了奢侈品。然而,你造吗?3月10日以来,美元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奢侈品,全世界不惜哄抬价格也要疯抢。美元指数(HYCM代码SPT_DXY)8天累计涨幅8.8%,单日涨幅甚至轻松超过2%。


美元荒其实在去年9月下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各方对此说法不大一致,有说是美联储缩表收回美元造成的,有说是季节性因素引起的,有说美国国债、企业债发行太多的,还有认为是全球各国开始抛售美债引起的。不过,到了2020年3月,大家对美元奇缺的看法,倒是出奇的统一。

因为美国股市大跌,杠杆投资亟需美元填补交易保证金缺口,以避免被强制平仓!看过小白学金融视频的朋友,可能还记得,美股十年大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企业自己刷单,而且大部分都是借钱刷单。
☟☟☟
数据显示,美国股市融资余额的杠杆率是3.68倍,美国股票型ETF产品的杠杆率的是3.42倍,这意味着如果股市下跌20%以上,很多资金都会面临着爆仓风险。而且,随着股市持续暴跌,ETF产品面临着极大的赎回压力,尤其是因油价大跌与基金净值回撤,中东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有赎回需求以补充其国内现金流,这又将加速基金净值下跌,加剧赎回压力。从2月17日到2月29日,标普500指数(HYCM代码US500jun20)下跌12.6%,期间基金净流出规模超过了340亿美元。

美股大跌引起全球股市跟着跌,让新兴市场如坐针毡——担心欧美资本撤回母国救急引发资本外流,再加上美元不断升值,各国货币大幅贬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外流的风险。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爆发后,新兴市场45日内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美元。
2008年以来,非美国家金融机构的美元资产规模出现了大幅扩张,其美元资产与负债本身就存在巨大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底离岸非美银行的表内美元负债高达12.4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之前高2.4万亿美元;对应的美元资产缺口高达1.4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之前高4000亿美元;美元缺口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高于2008年的10%。在全球追求现金的恐慌情绪中,这种缺口的存在使美元需求被放大,离岸市场也出现美元荒。

由于防控疫情的需求,目前全球不少国家都效仿中国武汉的“封城”模式,这也就使得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问题,为了过“冬”,尽可能的备付美元现金是企业可能采取的对策。
虽然美联储宣布重启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即由财政部背书,美联储直接购买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问题。不过,很多银行担心借出去的钱未必能还回来而不愿意增加贷款,让企业依旧在加速抢夺备付美元现金,提前甚至一次性使用信贷额度。

全世界都缺美元,作为“美元制造机”美联储,自然要扛起提供美元的重任。
美联储最近确实采取了不少操作,但对缓和美股资金缺口作用有限,或许美国需要修改运行了10年的沃尔克法则,打破银行资金不能进入股市的法律障碍。

美联储还通过货币互换向其他国家央行提供美元,然后需要其他国家央行向银行和非银机构提供美元。
3月15日,美联储协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宣布通过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增加美元的流动性。六大央行同意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定价调降25个基点,新的利率将为美元隔夜指数掉期利率加上25个基点。与此同时,除了现有的1周期操作外,5家外国央行还将开始每周提供84天期限的美元信贷。
3月19日,美联储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巴西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墨西哥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瑞典国家银行和丹麦国家银行、挪威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建立临时(至少六个月)美元流动性安排(掉期交易),向前6个央行各提供多达600亿美元的美元流动性,后3个央行各提供300亿美元流动性。
美元什么时候才不会被抢购?答案,可能需要问问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