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时,巴菲特和门徒合伙基金的泰德·塞德斯设下为期10年的100万美元赌约,巴菲特押注10年后领航标普500指数的表现将超过诸多对冲基金。十年后,巴菲特赢下了这场赌局,标普500指数收益达到了125.8%,年复合回报率是8.5%;而泰德选择的5只基金中,表现最好的C,10年总收益87.7%,年复合收益6.5%;表现最差的D,10年总收益2.8%,年复合收益仅仅只有可怜的0.3%

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巴菲特什么都不做,就简单跟着标普500指数走,就比一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精英组合进行的投资厉害了。那么,如果我们的投资,跑赢了指数,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比巴菲特还要牛逼了?
在这里,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参照物——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指数的表现可以用于评估整体市场趋势。如果指数表现优异,意味着市场情绪向好,赚钱效应相应上升;如果指数表现较差,意味着市场情绪低迷,赚钱效应则会相应下降。

然而,如果指数表现不佳,甚至录得负数,那么,你会因为自己没赚钱或者亏得少而觉得自己投资能力超强吗?也许很多人不会。甚至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追求的就是一个收益绝对值。比如,每个月或者每年收益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才会让他们感到小确幸,再高一点的收益率,会有一种奔向小康的幸福感。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相当不切合实际,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好高骛远。尤其是在保证金交易中,有时候碰到好行情,投资者又恰好做对了方向,一天赚个100%都一点不夸张,这就往往导致投资者飘飘然,以为自己投资能力一流,却不想在往后的交易中连连失利。
因此,衡量自己的投资能力,要从几方面考虑:

那么,如何能让自己不断提升呢?投资中,第一重要的是本金;第二重要的可能就是经验。这两件事,一定要玩了命的重视。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投资,本金就是身体,是保证盈利的前提。所以,活下来必然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对资金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如何投资,采用何种比例投资。只有本金能存活,你才能见识到资本积累的力量会有多可怕。有统计显示,从1957年到2017年,60年间,巴菲特年化收益不过20%左右,但收益却翻了超过7万倍。看到了吗?这就是复利的奇迹!

然而,没有人能做常胜将军。最近航空股集体暴涨,很多人就嘲笑巴菲特在最低点砍仓航空股,股神都如此,何况一般的投资者。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亏损。亏损了怎么办?有人会让你去总结经验教训。这确实是一个必要步骤,但切忌成了“事后诸葛亮”。举个栗子,4月的时候,美国原油跌至负值,全球无数投资者巨亏,此时有人开始抄底,有人却继续做空,结果证明,抄底的人赚得盘满钵满。于是,做空亏损的投资者做了个总结,都怪自己不够大胆,极端行情应该极端交易,错失了抄底的良机。这样的总结,忽略了事情的本质:行情变化前,影响市场的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只有用全局观来看待行情,才能更加正确的看待市场,才能更加客观地正视自己的过失。
在别人的眼中,最后长期能赚到大钱的,才是有投资能力。然而,对任何一位投资者而言,过程才是最重要。赚钱,不要来虚的,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