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沙特阿美公布8月份原油官方售价(OSP)。

这画风不对呀!上周沙特不是还因为安哥拉、尼日利亚未遵守减产协议,威胁要挑起新一轮原油价格战的吗?现在怎么还涨起价来了?

提到沙特,很多人可能都以为这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然而,在低油价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打击下,沙特过得真心不好。
首先,沙特的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6月30日,沙特国家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沙特第一季度GDP较去年同期下降1%,其中非石油行业的增长率为1.6%,但石油部门的增长率为-4.6%。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沙特2020年度经济增速预期由4月时的-2.3%进一步降至-6.8%,表明沙特的情况比之前预计的还要糟糕。

面对新冠疫情危机和其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大多数国家都推出了扩张性财政刺激计划,但沙特财政却捉襟见肘。2020年第一季度,沙特阿拉伯的政府收入仅为1920亿里亚尔,同比下降22%;石油收入同比下降了24%,至1290亿里亚尔,非石油收入也暴跌了17%。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不但无法随波逐流推行宽松的财政政策,甚至不得不在可能损及其“2030愿景”的风险下,宣布从7月1日起,将增值税(VAT)直接翻三倍,由5%上涨至15%。

除了勒紧裤腰带,沙特还得想办法增收,那就是刺激油价回升。在沙特的斡旋下,OPEC+在4月达成协议,从5月1日开始减产970万桶/日,并在6月会议上承诺,将这一创纪录的减产协议延长至7月底。
6月,OPEC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为107%,原油产量下降了193万桶/日至2269万桶/日,为1991年来最低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其中沙特6月产量为755万桶/日,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产量。这一举措对油价的提振作用相当明显,自4月下旬以来,布伦特原油(HYCM代码BRENTsep20)上涨近175%至43美元/桶上方,美国原油(HYCM代码USOILaug20)更是从负数一路上行到40美元/桶附近。

然而,沙特牺牲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换来的油价上涨,却是为他人做嫁衣。伊拉克减产执行率仅为70%(不过该国已经承诺将严格履行减产协议,并同意作出补偿),尼日利亚为77%,安哥拉为83%。这就意味着这些没有完成减产任务的产油国,从沙特挤出来的份额里夺食了。
沙特心理又不平衡了,开始威胁这些未能按约定减产的国家,除非有难同当,否则大家就撕破脸皮,谁也别好过。虽然不减产会打压油价,但起码沙特能开足马力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就凭沙特在产油届的大佬地位,最先承受不住的,肯定不会是沙特。

然而,价格战是那么好打的吗?历史上,沙特挑起的价格战,就没成功过。
举个栗子。2014年至2016年,沙特对准美国页岩油,希望通过生产过剩将油价推低至美国页岩油公司破产的水平,令油页岩不再成为威胁,从而制止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发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美国页岩油行业的盈亏平衡价格为70美元/桶。没想到,国际油价在2014年斩腰后,到2016年甚至跌到30美元/桶下方,赢家却不是沙特。

短短两年,沙特从预算盈余,转为2015年底创纪录的980亿美元的高赤字,甚至动用了至少2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美国页岩油却完成了优胜劣汰,向更加平淡、精益和低成本的柔性产业转型,在二叠纪和巴肯的核心地区,许多更好的业务能够在高于30美元/桶的价位上实现收支平衡,并在37美元/桶以上的价位获得可观的利润。
最近一次,3月7日由沙特主导的价格战最终以创纪录的减产协议结尾,这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惊讶。因为,在疫情之下,各国经济本就步履维艰,低油价更是让各大产油国伤痕累累。如今油价才刚刚平稳,沙特断然不会贸然再开战。因此,不必担忧价格战而引发国际油价大幅下跌。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产油国减产的力度也必将减弱(8月减产规模下降),那么,市场的视线将逐步转移到原油需求的恢复上来。那么,最近,或许我们更加应该关注,二次疫情爆发是否会威胁好不容易从泥潭中挣扎出来的经济,还有,美国那位,会不会在国际贸易上再做点什么雪上加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