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7月,国际原油价格在不到4美元的区间反复无序波动。其实,市场早已暗潮涌动,就等着一声令下,千军万马齐齐杀出!那么,谁将吹响冲锋的号角呢?
整个7月,国际原油价格在不到4美元的区间反复无序波动。其实,市场早已暗潮涌动,就等着一声令下,千军万马齐齐杀出!那么,谁将吹响冲锋的号角呢?

5月以来,OPEC+史无前例地将原油日产量减少了97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0%。不过,OPEC+决定,从8月起将减产的规模下调至770万桶/日。这意味着,除去一些早前未遵守减产协议的国家做出的补偿性减产外,OPEC+将在7月的基础上增产150万桶/日左右。
然而,OPEC+似乎都在抢跑增产。有数据估计,OPEC在 7月产量增加约90万桶/日至2343万桶/日,其中沙特增加92万桶/日,但平均产量仍低于协议中845万桶/日的产量上限,而伊拉克与尼日利亚没有展现出同等的自律,在履行减产方面未取得进展,也未落实承诺的补偿性额外减产。

与此同时,俄罗斯7月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从6月的932万桶/日增至937万桶/日。根据OPEC+协议,俄罗斯誓言5-7月将产量降至约850万桶/日,但减产协议并不包括凝析油产量。俄罗斯能源部,俄罗斯7月协议兑现率接近6月水平99%。
随着OPEC+把增产摆到明面上,过去三个月因减产而有所缓和的供过于求的现状将有望再度趋紧。全球原油供应在6月触及8640万桶/日的低位后,7月预计恢复到8820万桶/日,随后五个月预计分别为9120万桶/日,9250万桶/日,9290万桶/日,9330万桶/日和9340万桶/日。Rystad 能源咨询公司预计,OPEC+恢复部分原油产量,将造成新的4个月约1.7亿桶的供应过剩。

随着全球经济活动在5月逐步恢复,石油消费量也开始回升。然而,美国、巴西、印度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出现了第二轮新冠疫情的明显迹象,再度封锁经济的风险加大了经济反弹逆转的可能性,此前经济V型复苏的预期或难以实现,这将拖累原油需求前景。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出现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的经济萎缩。美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暴跌32.9%,这是自1947年开始记录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更可怕的是,美国经济在5月重启后,疫情出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如果重启封锁,那将又是一场恶性循环。在疫情影响下,美国消费市场的驾车出游高峰已经进入尾声,但美国交通流量数据显示,洛杉矶和迈阿密等城市道路的交通量还不到疫情前水平的一半。

现在的情况和2008年金融危机不同,当时全球大放水后,经济迅速恢复,原油需求也得以快速增长,加上资金充裕,油价一飞冲天。然而,今年全球大放水之后,经济能否复苏仍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唯一能寄望的就是疫苗能够快速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以遏制不断蔓延的新冠病毒,为经济增长扫除不确定性。然而,疫苗并非一朝一夕能推出,原油需求前景仍将低迷。

供过于求,实锤了!沙特可能不得不放弃挣扎。5月以来OPEC+的创纪录减产,沙特承担了大头,牺牲自己的市场份额,换来的油价上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预期油价涨不动了,那么,沙特肯定要第一时间去抢回自己失去的市场份额。
亚洲的炼油商和贸易商们普遍预计,沙特阿美将下调其9月份销向亚洲的原油价格。根据路透社调查,行业预计沙特阿拉伯将其9月份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的价格下调每桶0.61美元。彭博社的调查是预期下调价格的中位数为每桶0.48美元。这意味着9月份销往亚洲的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的装载价格可能较迪拜/阿曼基准价格高出每桶0.72美元,低于8月的每桶1.20美元的溢价。

沙特阿美通常在每月5日左右公布下一个月官方售价(OSP),并为其他海湾石油生产国(例如科威特、伊拉克和伊朗)在亚洲的油价定下趋势。沙特阿美的定价影响每天流向亚洲的中东原油数量多达1200万桶。
如果沙特没有像此前一样,推迟公布官方售价到8月18日OPEC+会议之后,而是率先下调油价,那么国际原油市场将可能闻风而动,打破7月几乎是原地踏步的波动节奏,迎来一波下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