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交所发布A股史上最严格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具体优化了退市标准、退市程序等,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01年PT水仙退市,迄今已有81家(不含吸收合并、重新上市等公司)公司退市,2005年是早年的一个高峰,当年有12家公司退市,而2015年以来,退市公司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2019年全年有9家公司退市。进入2020年,上市公司退市步伐进一步加快,迄今已有18家公司退市,成为史上退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年份。按照新规,将近3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48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或触及被“ST”风险,涉及的股东累计达137万户。
买到退市股,血本无归
↓↓↓
有人说,退市是优胜劣汰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加速出清僵尸企业,从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比如较为成熟的美股市场,近十年,年均上市公司有300余家,年均退市也近300家。这就是为什么美股能迎来长牛,因为它留下的公司是相对更好的公司,优秀的公司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正向拉动作用。
然而,新规出台,清退了一批“老鼠屎”后,投资者就能安心入市,而不用担心踩雷了吗?眼尖的投资者,还是发现了新规存在不少漏洞。比如,造假退市标准实在是太低了,“连续三年,且每年造假都超过当年对外披露的利润的100%,且累计超过10亿元”,才触及退市标准!只要资产负债表做的时候小心点儿,利润表几乎可以随便造!或者造两年老实一年就退不了,只造一年更是不用担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市场的退市率会不断提升,这样将更考验投资者的股票筛选能力。投资者应尽量回避问题股、绩差股以及面值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以避免踩“雷”。

当然,幸运一点的投资者,避开了这些可能出现的“黑天鹅”,却也只能在股市里“躺尸”,因为股市涨得再好,自己却选不对板块和个股,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赚钱。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A股,在美股里也很普遍。据统计,截至11月20日,科技板块贡献了标普500指数(HYCM代码US500dec20)2020年总回报的3/4,如果剔除标普500指数中的11只大盘股(大多是科技股),该指数截至11月20日的总回报将变为负值。
对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言,他们不是不想跟风买“龙头股”,而是真心买不起,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资金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使得他们更偏好每股股价低于10元的股票,而主流机构似乎更愿意持有“百元高价股”。这就导致了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盈利差异:2019年在股票投资中盈利的受调查个人投资者比例达55.2%,盈利的散户收益率区间普遍为10%-30%,另有约50%的散户在2019年的结构性小牛市中处于盈亏平衡和亏损状态,而在2019年获利的公募基金经理为91.4%,其中股票平均收益率超过40%。
那么,如何能够既避免踩雷,又能用最小的资金买入“龙头股”呢?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入手蓝筹股指,比如沪深300指数(HYCM代码CN300dec20)、上证50指数(HYCM代码SSE50dec20)等,这些股指里,就配置了个人投资者想买而不舍得入手的“高价股”,从而获得其股价上涨带来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