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华尔街挣钱多。近日的新闻,看起来真的让人眼红。几家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和巴克莱都将入职一年的新人分析师年薪上调约1.5万美元,升至10万美元。听说高盛给出的年薪甚至到了11万美元。你是不是很心动?然而,钱不是那么好挣的。想要拿到这样的高薪,每周需要平均工作95小时左右,甚至110-120小时。如果是你,你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吗?

虽然我们天天在新闻上看到华尔街的各种报道,但华尔街在很多人眼里,其实还是相当神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华尔街吧。

华尔街,英文名Wall Street,直译是墙街。17世纪,荷兰统治时,华尔街在荷兰语中被称为“de Waalstraat”,当时它还是新阿姆斯特丹的一部分。1653年,荷兰人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英国人的攻击,从哈得逊河列东河之间筑起一道木墙。1699年,英国人赶走荷兰人,拆墙建街,“墙街”的名称由此而来。由于毗邻纽约港口,华尔街地区在18世纪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直到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一棵很有名的梧桐树下集会,商定了一项协议,这就是后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尔街是美国曼哈顿金融区的中心,是从西边的百老汇,到南街,再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街道又窄又短,全长不足1/3英里,宽仅为11米。听起来是不是感觉这甚至还比不上我们吃东西找的美食街,买东西去的步行街。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街,中间横过了9条街道,从头到尾120个门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楼,随便指一个都是全世界响当当的存在:
华尔街1号:纽约银行大楼(原欧文信托银行大楼)
华尔街11号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华尔街40号:川普大楼,曼哈顿信托银行
华尔街60号:德意志银行大楼,摩根大通大楼
华尔街111号:花旗银行大楼
……
在这附近,还有六家公司,也被认为是华尔街的一部分: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自由街33号
纳斯达克(Nasdaq)位于自由街1号
高盛(Goldman Sachs)位于西街200号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位于公园大道277号
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在维西街300号
《华尔街日报》不在华尔街,而是在美洲大道1211号
正因为华尔街汇聚了美国多数的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能驱动股票市场和整个美国金融体系,人们赋予了华尔街一词超越这条街道本身的含义,被认为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和地理中心。现在谈论华尔街,基本上等于在说金融市场。由于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华尔街也称了名副其实的 “世界金融中心”。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虽然许多金融公司以前的总部设在华尔街,但许多公司选择了其他地方。例如,许多高频交易公司已在新泽西州定居。随着电子交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交易员也不再需要在华尔街(交易所)或华尔街附近进行交易。

华尔街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商品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证券市场初衷是为公司增长筹集资金,实现盈利并创造就业机会。到了后来,证券交易本身就有利可图,以至于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无法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交易。
华尔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1999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废,意味着银行可以使用储户的储蓄去投资被称为衍生品的复杂证券。这些证券的价值基于不同类型的贷款,包括信用卡债务、公司债券和抵押贷款。与股票和债券不同,这些衍生品不受监管,从而得以“野蛮生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监管被放松了。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法案》,赋予联邦政府对华尔街更多的监管权利,以防止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风险最高的衍生品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或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这些机构需要建立一个衍生品清算所,就像股票交易所一样,以使这些交易更加透明。

我们对华尔街的印象,可能很多都是从电影中获得的, 1987年的《华尔街》、2010年的《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1983年《颠倒乾坤》、2000年《美国精神病人》、2011年《商海通牒》、2012年《套利交易》、2013年《华尔街之狼》……这些影片里的华尔街,是一个充满欲望、奢靡,还有愚蠢自大的地方。然而,如果华尔街真的如此糟糕,它又如何会屹立不倒,成为世界金融最不可或缺的角色?

《华尔街之狼》截图
由于华尔街的资本运作,建成纵横全美的铁路网;孕育了苹果、微软、甲骨文、谷歌和亚马逊等一个个硅谷神话……华尔街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时代人物:股神巴菲特、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除了体制上的创新之外,还让资本更加民主化,让越来越多人享受资本的红利,住房抵押贷款、车贷、信用卡……
华尔街,以很多人眼中“罪恶”的化身,渗透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说来,华尔街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