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连涨9周的态势在上周戛然而止,本周出现明显回调,隔夜更是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美国原油(HYCM代码USOILjan22)跌回80美元下方。

原油价格下跌,有多方面因素共振:

那么,原油市场已经开始多空转换了吗?还是仅仅是上涨过程中的一个回调呢?我们来看一下前期做多原油期货的主要资本力量——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与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他们中大部分仍在82美元/桶下方逢低抄底原油期货,而且呈现越跌越买的趋势。是什么让他们坚定看涨呢?
上面我们讲到的几点打压原油价格的因素,只是影响原油价格的一个个点,但从原油的商品属性来看,原油长期的价格,主要仍是受供需影响。因此,判断油价是暂时回调,还是筑顶,不应该离开这两大主线。

OPEC+决定,自2021年8月开始每月增产40万桶/日,但实际情况是,每个月的减产执行率仍超标,换而言之,增产力度不及计划。
根据路透社的计算,OPEC+在10月的原油日产量为2750万桶,仅比9月日产量高出19万桶,远远低于OPEC+协议允许的25.4万桶的日产增加量。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并非OPEC+不愿意增产,而是产能受到了限制。
虽然沙特、伊拉克和阿联酋贡献的产量都超过OPEC+原油生产基线,但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安哥拉、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和科威特的贡献产量比基线少得多。而且,根据协议条款,每个国家的增产都是有限额的,不能因为你有余力生产,就可以去填补那些没有能力增产的产油国留下的缺口。

除了产能以外,OPEC+正享受减产推动的高油价带来的福利,即使有能力增产的产油国,大幅增产的动力并不强。周日,沙特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沙特原油收入约为1480亿里亚尔,较去年同期大增60%。预算盈余约为67亿里亚尔,令今年以来的财政赤字削减至54亿里亚尔。随着油价上涨和产量上升,明年沙特财政预算缺口将缩减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其他OPEC+产油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同样得到有效改善。
当然,产油国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表示,俄罗斯不会允许油价大幅上涨,油价大幅上涨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只不过,这个度在哪里?目前还没有人给出明确答案。普京说,油价可能升至100美元/桶。

美国频频施压OPEC+增产,而美国本身也是发力了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增加20万桶/日,至1150万桶/日,为连续6周高于预期。另外,美国还从其战略储备中释放了约170万桶石油。
然而,WTI原油的交割中心——俄克拉荷马库欣地区原油库存持续下降,已经降至2700万桶以下,为2018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按照目前的下滑速度,库欣库存或在12月末“见底”。

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数,一个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库欣地区库存接近装满。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需求旺盛,但供给跟不上,库欣库存持续走低,推升油价走高。
不过,美国目前并没有要和OPEC+合作的意愿。美国一直将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归咎于OPEC+不愿增产,只不过美国的颐指气使,似乎并没有让OPEC+屈服。

抛开这个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以及疫情下全球原油需求不谈,我们讲一讲期货市场中的原油投资需求。
近期几大主要央行在通胀持续上涨的压力下,鹰派立场开始强化,而市场对各国央行加息前景的预期,更是远比央行本身要激进。市场进入了一个通胀自我实现的循环:油价上涨,通胀上升,人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对冲通胀,导致油价进一步上涨,通胀进一步上升,如此循环往复。
一旦这一循环遭遇供应的冲击,使得原油不再是对冲通胀的理想工具;或者通胀预期缓解,市场对投资原油的需求下降,原油价格将面临暴跌的风险。
11月4日也就是今天,OPEC+将举行第22届部长级会议,讨论原油产量问题。且看,OPEC+会不会在自美日等主要原油消费国的压力下,批准在预期之外额外增产,从而通过供应端的变化来搅动整个原油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