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大了解“镍”,HYCM也没有提供这个品种的交易,但这两天“镍”的行情实在太妖,背后的故事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点心”。今天,我们也把这个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并希望投资者朋友们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镍是一种常用工业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磁性、可焊性,广泛用于不锈钢、镍基合金、电镀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生产领域。

这些刻板的文字,可能仍让你难以和“镍”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来讲一个“镍”与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的故事,很多朋友或许对它有更直观的认识。
2020年特斯拉电池日,马斯克高喊,“将最大限度利用镍,把钴减少到零”,将镍推向人前,我们说“镍”槃重生也不为过。随着各大动力电池厂纷纷布局高镍电池,镍的需求量一路走高,镍价犹如马斯克的火箭般腾空而起。那时的镍价,每吨不过一万美元出头,现在到什么价了?请继续往下看。

镍在期货市场,一直是妖孽一样的存在。然而,镍却从未像近两天这么妖。

3月7日,伦镍收盘上涨72.64%,报50300美元/吨,创下该合约35年历史上的最大单日涨幅。盘中最高涨90.13%,达到55000美元/吨,一举打破2008年金融危机前创出的51800美元/吨的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这还不算完。3月8日,伦镍盘中暴涨超100%,接连突破60000美元/吨、70000美元/吨、80000美元/吨、90000美元/吨、100000美元/吨一共5个整万关口。
这还得了!两日价格暴涨近250%,要知道此前伦镍单日最大涨幅不超过20%。事出反常必有妖,不管这妖是谁,先斩了再说。当地时间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取消所有在伦敦时间2022年3月8日凌晨00:00和之后在场外交易和LME select屏幕交易系统执行的镍交易。自3月8日伦敦时间08:15起,暂停LME所有场所的镍合约交易,并预计在3月11日前不会重启镍交易。
截至LME暂停镍交易时,LME镍价定格在8万美元/吨,日内涨幅66.40%。目前LME镍合约的保证金将根据3月7日的收盘价计算。

凡是商品,必然离不开“供”和“需”。

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国,镍矿储量位居全球第五、镍板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俄镍占全球流通量的40%。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1年俄罗斯镍矿产量2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3%;2020年俄罗斯镍产量占全球11.3%。
随着对俄罗斯制裁的加码,俄镍交易和运输均受到阻碍与延误,这将使得原本就处于供不应求的镍市场雪上加霜。世界金属统计局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镍市场的供应短缺达14.43万吨。

根据推算,2022年全球镍需求将达到305万吨,同比增速9.4%。从镍的用途来看,不锈钢是目前镍的第一大消费领域,在全球消费占比达70%,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后复苏,不锈钢需求持续增大。另外,动力电池也是镍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之一。

3月7日,LME镍库存为76830吨,自去年4月以来下滑70%,至逾两年最低水平,只占预估的约300万吨需求的一小部分。而俄镍板是LME主要的镍交割品,掐住俄罗斯镍,相当于很难给库存注入新鲜血液。

很多人将欧美对俄罗斯制裁看成镍暴动的导火索。然而,供需矛盾只是镍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涨幅,必然有情绪的推动。这就不得不提到金融市场上惯用的逼空。镍能在近两天走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的视野,也是因为坊间各种逼空的传说,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查。
所谓多逼空,就是指多头认为市场上可进行交割的货源稀缺,利用资金优势不断增加仓位,多头确信空头没有足够的货进行交割,最终空头不得不平仓离场的情况。这种逼仓方式是基于现货的相对有限性和资金的相对无限性。
上面我们提到,伦金所交割标的俄镍板供给被“断开”,是为可进行交割的货源稀缺。那么,怎么用资金优势逼仓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杠杆。空头利用杠杆效应,持有远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仓位,当市场行情形成单边上涨趋势,大空头的资金不足以满足保证金要求,不得不选择平仓,而这一动作意味着反向买入,又进一步加剧了涨势。如此循环,达到多头逼迫空头平仓的目的。
这样的逼仓事件,历史上并不少见,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负油价。妖镍后期如何走,并不是我们最关注的的。只是希望从镍的暴动中,让我们更直观地见识资本市场的残酷与极致,让我们学会敬畏市场。
大资金应该如此,普通的投资者更应当如此。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我们带来潜在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只有敬畏市场,才能在以后的可能出现的“妖金”“妖银”等极端行情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