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很多国家的主要股指,以国家+组成股指的成分股数量来命名。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英国富时100指数(HYCM代码UK100mmyy)、法国CAC40指数(HYCM代码FRA40mmyy)、西班牙IBEX35指数(HYCM代码SPA35mmyy)……这些名字在各国的交易所标得明明白白。
不过,还有一些指数,交易所给出的名称或者交易代码中,并没有详细说明成分股数量,但很多交易服务提供商为了方便,往往也给这些指数的代码加上了成分股数量。比如,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ES是港交所官网显示的名字,很多交易商的代码使用HK50或HSI50;德国DAX指数在法兰克福交易所官网上显示DAX index,很多交易商的交易代码使用DAX30或GER30……

当股指成分股数量不变的时候,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然而,随着股票市场的进步,改革在所难免,尤其是组成股指的成分股数量发生变化时,交易商提供的代码却没有同步变化,就容易给人误导。
下面我们就列举两个股指,其成分股数量已经发生变化,但很多交易商的交易代码并没有跟着变化。

很多人对恒生指数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这是一个由香港上市股票中市值最大,交易最活跃的50只成分股组成的股指。其实,这一成分股数目自2012年稳定一直保持稳定,但在2020年11月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有没有人看到这,赶紧回去翻看自己交易的平台,恒生指数的交易代码是否更改了成分股数量?我想,99.99%应该是还没有改的。

为什么过了一年多,交易商们还无动于衷呢?这是因为,恒生指数公司早在2021年3月就已经公布,要在2022年中以前,将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数目从55只上调至100只,以匹配其市场旗舰指数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一年多来,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数目在每一次季检中都在发生变化:
交易商即使要将HSI50或者HK50的交易代码改为HSI100或HK100,那也要等恒生指数公司完全确认稳定成分股数目之后了。至于需要多长时间去更改,不同的服务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的变动在恒生指数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恒生指数在1969年推出之初,仅有33只成分股,那时服务商使用HSI33或HK33,2007年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将成分股增加至50只,直到2012年成分股数目稳定后,有些交易商更改了交易代码,有些仍沿用旧代码。
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现在交易的HK50会不会只有50个成分股,和交易所的不一样?如果是正规的交易平台,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交易商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编制产品名称和代码,但产品标的都是接入交易所的数据,是跟随交易所的变化而变化的。

德国DAX指数是欧洲的三大主要股指之一,1988年推出以来,选用德国的30家主要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
2020年11月,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宣布,将DAX指数的成分股公司将从30家扩大到40家,并将实施更严格的成员标准。2021年9月20日,德国DAX指数正式通过了新增加的10只成分股,原来30只成分股不变,确认40只成分股。
这是DAX指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调整,起因是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在7月破产,这一会计丑闻暴露了DAX指数成分股存在大规模欺诈行为的风险,这才使得DAX指数的编制公司Qontigo决心提高DAX指数成分股入选资格,并使指数多样化,以减小单只股票的影响。

新的DAX指数权重从传统的重工业转向增长率更高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且更多的股票将带来更高的交易量,这些变化对投资者而言都是积极的。不过,由于成分股增加,新DAX指数的波动性可能会降低,对于青睐DAX指数剧烈波动而享受日内交易快感的投资者而言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此次变动已经稳定,包括HYCM在内的一些交易商已经将DAX指数期货CFD的代码从GER30mmyy变更为GER40mmyy。
优胜劣汰是生存的唯一法则,指数公司为了让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恒生指数和德国DAX指数的变化,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或许,还将有更多指数正在谋求更好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