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指终于收稳在100关口上方。以史为鉴,100是美指强弱的分界线,攀升到100上方预示美元进入了空前强势地位阶段。

那么,美指走强真的是美国割羊毛吗?美指走强对其它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美指在100上方还有空间吗?

美元指数,一般简称美指,最早由美联储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创立,当时各国货币的汇率自由浮动,不再与美元挂钩,美联储需要建立一个能反映美元的动向和涨跌的指标,有点类似于股票指数的作用。
后来,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美指应运而生,比如,美联储的贸易加权主要货币美指(DTWEXM),国际清算银行 BIS 的美指。不过,我们常说的美指,是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数期货。
ICE美指期货由纽约棉花期货交易所(后由美国商品交易所收购,复被ICE收购)在1985年推出,是通过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相当一揽子货币的强弱程度。该指数以 1973 年 3 月为基期,基期值=100。
最初参考的一揽子货币包含当时美国 10 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1999年欧元推出后,一揽子货币变为6个。其中,欧元的权重是最大的,占比57.6%。简单地理解,美指走高,意味着美元相对走强;美指走低,则意味着美元相对走弱。


美指走强,表明一揽子货币走弱。尽管货币走弱有利于出口,但由于一揽子货币都是汇率完全市场化、货币完全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货币,货币走弱也容易造成资本大举流出至美国。
美指走强,也意味着美元走强,并不仅仅对其一揽子货币产生影响,因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走强造成的资金回流是全球范围的。尤其是因资金大量流入已经产生泡沫的经济,或者是经济疲弱的国家,在资本撤离后更容易引爆危机。
由于部分新兴经济体外债负担沉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新兴市场会面临资金不断外流、债务负担加重、货币贬值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美元升值受影响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新兴经济体,20世纪几次新兴市场危机就是明显的例子。

不过,21世纪以来,尽管曾多次出现新兴市场危机,但基本都局限在某个国家之内,并未形成外溢效应,比如,2018 年土耳其货币危机,这与各国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外汇储备等积极手段密切相关。

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变得更有价值了,导致投资美元的资金增加,这势必从其它市场抽水,风险资产尤其是股市会受到明显冲击。不过,强美元尽管不利于美国出口,并对海外业务占比普遍较高的美国跨国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但回流至美国的资金,会对美国股市形成支撑,因此美股走势相对其它国家股市会更强。

其次,因为国际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计价,仅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来看,美元升值会使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从这方面来看,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更容易受美指升值的影响,比如黄金(HYCM代码SPT_GLD);而相比之下,原油(HYCM代码USOILmmyy)更多还是看供需基本面的变化。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100不会是美指的终点。历史上美指在1985年最高冲到了164.72,除此之外,美指仅在2002年冲上120,其余多次均未突破105。这是因为,即便有基本面作为支撑,美元相对外部货币的系统性大幅升值,的确还是会对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边际损害。
参考历史上历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再对照美元周期,可以发现,美联储加息周期和美元是否上涨并没有必然联系。下图前两轮周期,美元上涨周期,美联储加息会加速美元上涨,而美元下跌周期,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更多的是止跌作用。按照历史走势推断,如果美元上涨周期是5年,下跌周期10年,那么从2011年开始到上一轮2015年美联储加息应该是美元上涨周期末期,美联储加息对美元的作用是抑制下跌。然而,美元却并未展开下跌,一直在高位震荡维持到2022年。

目前尚难以判断,本轮美联储加息是否能推动美指拉长这轮上行周期。从当前市场预期来看,如果美联储加速加息是为了有更大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我们倾向于美指处于新一轮下行周期的开始,当前的上涨参照上一轮加息周期的高点大概在103-10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