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欧元兑美元,最低触及1.0001,直逼1:1平价。欧元后市还会走到哪?欧元会消失吗?

欧元诞生是在1999年1月1日,当时兑美元比率是1.1686。同年底,欧元兑美元跌破1:1平价水平,次年10月,跌至0.8225的历史低点。2001年全年大体维持在0.83-0.96的区间波动。

还好,欧元挺过来了。2002年1月2日,欧元纸币与硬币在欧元区12国内顺利推行,也就是欧元成为实物货币,可以被欧元区公民领取和使用,欧元开始逐步上升。当年圣诞节前夕,欧元兑美元才恢复至平价水平,并一路上涨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
随后,欧元经历了欧债危机,在时任欧央行行长德拉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壮志豪言下,危而不跌,在接近六年的时间里陷入了三角形整理区间震荡。直到欧元区实行负利率,欧元才向下破位,但最低也只是到了1.0339。
也就是说,欧元在2002年开始流通之后,就没有便宜过美元了。

欧元诞生之后三个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动了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和欧元区没什么关系,但欧洲当时全力以赴支持美国攻打科索沃,72天狂轰滥炸之后,欧元直线下跌30%。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别人把你卖了你还乐呵呵地帮着数钱。

无独有偶,这一次欧元极速下跌,再次挑战平价水平,背景是俄乌战争。欧洲跟着美元对俄罗斯各种制裁,欧洲能源价格不断飙涨,现在北溪1号名曰年度检修,实则各方都在猜测估计俄罗斯会直接断了天然气。打的依旧不是欧元区,但疼的还是欧元。
欧元的出现,是奔着和美元比肩的美好梦想来的,但欧元的涨跌的命运,似乎并不握在自己手中。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可能与欧元天生不足,只有货币联盟,没有财政联盟有关。

欧元跌至平价水平,已经不像欧元诞生之初一样,是欧元存亡的关键,但仍具有较大的象征意义。毕竟,欧元生来就想挑战美元,也被视为美元的主要对手货币,欧元不值钱,将极大削弱欧洲人的自豪感。

从现实角度来看,在通胀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之际,欧元持续贬值对欧元区而言,可能是加剧通胀上升压力。因为,欧洲极度依赖能源进口,进口价格上涨,势必加剧通胀。欧央行对此有心无力。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欧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到南欧落后国家的情况,以避免其债务压力飙升,引发新一轮欧债危机,这就意味着欧央行无法像美联储那样,敞开来加息。欧美之间的利差将进一步施压欧元,构成恶性循环。

目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经从欧元兑美元会否跌至平价,转向跌破平价后短期将会跌至哪个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