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新了一批“预摘牌”公司,包括阿里巴巴(HYCM代码CFD_BABA)在内的四家中概股企业被列入名单。至此,已经有159家中概股上榜,包括京东(HYCM代码CFD_JD)、拼多多(HYCM代码CFD_PDD)等知名企业,其中有153家公司因无法在限期内证明不具备摘牌条件已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什么是预摘牌?什么又是确认摘牌呢?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美国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责任法案》(HFCAA),在美上市外国发行人聘请美国以外司法辖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无法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要求的,则相关上市公司将被纳入“预摘牌名单”。
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后,相关公司可在15天限期内向SEC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否则会转入确定名单。
在被列入确定名单后,在美上市外国公司需连续三年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不能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并强制退市。在正式摘牌退市以前,会提前发布公告,告知所有的股民即将摘牌。
从上面可见,进入‘预摘牌名单’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进入‘确认摘牌名单’。但对于名单上的公司而言,15天的时间确实比较急迫,很难完成SEC的相关要求。即使进入了“确定摘牌名单”,也不会立即退市,仍有应对的时间。

为应对风险,回港上市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27只中概股以不同形式回归港股,其中,5只为私有化退市后上市;6只为双重主要上市;16只为二次上市。这几种上市方式的不同,可参见《蔚来,为什么能在三个交易所同时上市?》
二次上市是指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这种方式主要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存在。港交所接受二次上市的标准是,企业必须为创新行业公司,且已经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或伦交所上市满2年,市值达到一定标准:400亿港元;或者市值超100亿港元且营收超过10亿港元。
双重主要上市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但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且表现相对独立的股价可能产生价差。公司双重主要上市后,无论公司在其中哪个交易所摘牌,都不会影响另一个市场。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可以被纳入港股通名单,而二次上市的公司没有这个资格。
阿里巴巴此前为二次上市,在7月26日,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预计相关流程将在2022年底前完成。阿里巴巴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回归方式,可能受到港交所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影响。
选择双重主要上市,相当于上了双重保险,即使未来美国政策生变,还能保持在港交所的主要上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