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WTI原油期货(HYCM代码USOILmmyy)跌近10%,下破90美元/桶关口,抹平2月俄乌冲突以来所有涨幅。与此同时,截至8月7日,美国汽油平均价格跌至4.069美元/加仑,较6月14日创下的每加仑5.014美元高点低了将近19%。

油价走弱的背后是什么逻辑?会否继续下跌呢?

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包括美国Markit服务业PMI指数等在内的多项数据也预示美国经济在快速恶化。加剧美国经济衰退忧虑的是,美联储或许并不会像此前市场预期的那样迅速向政策宽松转变。就在上周,美联储多位官员就下场为继续激进加息以抑制通胀站台。
尽管美国官方并未承认这一点,但债市早已开始交易衰退,美债10年期收益率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走低。

不仅美国,在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前,欧洲经济也在下滑。上周英国央行甚至直接表态英国经济将遭遇衰退,加快升息步伐不过是应对不断飙涨的通胀的无奈之举。
OPEC+在8月的会议上,仅同意增产10万桶,创下1982年OPEC引入配额制以来的最小增幅,从侧面反映了对需求端不足的担忧。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与大流行开始之前的 2019 年相比,美国对汽油、航空燃料和柴油的需求下降了 10% 以上。

一边是需求端对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担忧,另一边却是供应端彰显全球原油市场仍吃紧。
OPEC+无油可增。OPEC+表示,投资不足将导致原油供应不那么充足,从而难以满足2023年以后不断增长的需求。原油过剩产能非常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以应对石油大规模供应中断。
伊朗难以快速重回油市。在欧盟的斡旋下,美伊将再次于8月4日在维也纳就重返伊核协议谈判。不过,伊朗方面认为美国在新一轮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中仍无足够谈判诚意。
欧洲能源危机。北溪1号输气量已经降至最大运输量的20%,8月10日起,欧盟此前宣布对俄煤炭禁令开始生效,由天然气短期引起的煤炭、原油替代正变为可能。
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8月4日宣布,将9月销往亚洲的轻质原油官方销售价格(OSP)上调50美分,最终涨幅高达9.8美元/桶,升水幅度创纪录新高,并高于该地区基准价格。同时,沙特对美国出口的价格也上调6.15美元/桶,刷新纪录。沙特阿美的月度定价决策被视为石油市场的风向标,波斯湾其他主要产油国经常会效仿。

未来原油价格走向,将取决于供应还是需求担忧占主导。
高盛认为,只有在零售燃油价格大幅上涨后,市场需求才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市场供需重新恢复平衡——而这一情况尚未出现。

市场上也不乏质疑当前原油需求下降是“人为制造”的。比如,如果美国汽油需求真的下降,汽油库存应该会迅速上升,但上个月汽油库存基本持平,仍处于五年来的低点。
花旗看衰原油的前提是经济衰退来袭,而市场当前正在交易的是需求下降的预期,但经济衰退尚未事实上发生。
也就是说,供不应求是当前原油市场的现状,或限制油价下行。从技术上来看,当前美国原油逼近负油价以来的38.2%斐波回档位,为短线强弱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