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处于衰退的边缘。然而,俄乌冲突仍没有停歇的迹象,灾难又从天而降。
当地时间12日,欧洲生命线莱茵河中段德国考布镇附近河段的水位已经降至约40厘米的临界点。低于这一临界点,将可能无法通航。这让欧洲目前局势进一步吃紧。

莱茵河的重要性
莱茵河(Rhine)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全长1232公里,通航区段为883公里,其中约有700公里的河道可以供万吨巨轮通航,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虽然莱茵河不算很长,但得力于地利,入海口就是荷兰的鹿特丹港口,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这些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是连接德国工业心脏地带及北海港口的主干道之一,是众多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必经之路。

莱茵河流域图
莱茵河承担了包括化学品、石化品和原油产品等大量的货品运输重任,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生命线”。2020年,欧洲内河运输占欧盟27国货运量的6.1%,仅次于公路和铁路,是欧洲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2020年,传统莱茵河区域完成货运量1.6亿吨,由于疫情影响,同比下降8.5%。其中,石油制品、煤炭和化工产品通行量分别达到2760万吨、1710万吨和1930万吨。
德国是欧洲内河运输需求占比最大的国家,2020年完成4510万吨,占比34.7%,对莱茵河的依赖很强。正常年份下,德国30%的原油、煤炭运输都依赖内河航运,而内河航运中80%的运输量都在莱茵河上。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洲大陆的河流和运河仅作为运输功能,每年就为该地区的经济贡献800亿美元左右,此外,还会产生灌溉等方面的其他收益,所以水道干涸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

莱茵河水位下降并不是个例。2018年莱茵河曾因水位过低导致航运停摆,造成5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拖累德国当年GDP减少 0.2个百分点。今年的低水位出现得更早,如果持续的时间更长,那么带给德国经济的损失将更严重。

莱茵河水位持续下降,许多制造商被迫选用小型船舶,低水位将影响船舶吃水深度,而这影响一艘船所能乘载的重量,运送量能也因此大减。当莱茵河处于低水位,意味着能运往德国内陆的驳船只能发挥大约30%的运力。
2019年疫情爆发前,莱茵河运输的原油产品数量为3000万吨/年。若河道运输全面停止,油品无法从沿海的ARA港口区运输至内陆地区,受影响的运输量约为66万桶/日。叠加部分中欧炼厂处于检修中,或导致欧洲内陆地区短期内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情况。
替代莱茵河运输的方案并不容易寻找:
1、RMR石油管道(从鹿特丹到路德维希港)目前已接近运行最大容量,没有多余空间可以接受额外的流量。
2、公路、火车运输替代,但相对河运成本更高且效益不彰, 整体燃料成本有望被进一步抬高,将加剧冬季欧洲爆发能源危机的风险。

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天然气输入量大幅减少,德国已恢复多家燃煤电厂,今年通过莱茵河的煤炭运量原本预计可达4000万吨。不过,受莱茵河运力下降影响,预计莱茵河上的煤炭运量今年只能完成计划的65%,这将使得德国今冬的能源供应更加紧张,从而导致电力供应进一步减少,并推动电价继续上涨。
燃煤发电站的库存正在耗尽,给天然气价格增加了额外压力,而天然气将成为介入以产生更多电力所需的燃料。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并不一定会向美国天然气(HYCM代码NATGASmmyy)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