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资深的金融市场玩家了,没想到,竟然有玩脱的一天。
9月28日,英央行紧急入场救市,称将“以任何必要的规模”临时购买英国长期国债,以恢复英国债券市场秩序,计划将持续到10月14日。
这一幕,像极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央行紧急入场救市那一幕。如果没有英央行的这次干预,全球可能将被拖入2008年次贷危机的境地。
英国,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新的风暴眼。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英央行这周又两次入市:
英央行为什么救市?这次是否已经达成目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次问题的根源——英国养老金。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养老体系划分为国家基本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三大支柱。
根据OECD的统计数据,2020年英国总体养老金资产规模约为3.2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养老金总资产占GDP比重为118.5%(美国95.8%),过去十年英国养老金资产年化增长率为4.58%。
英国的养老金中有50%是固定收益型(DB)养老金,截至去年3月,英国DB计划福利确定型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DB)总资产约为1.7万亿英镑,DC计划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总资产为0.1亿英镑。这种养老金也就是说有着固定的计算收益的方式,并且利率都比较固定,所以你交了多少钱,就能立刻按固定的收益计算出你退休时能领多少钱。

养老金的投资,追求安全。一国最安全的资产就是国债,再就是国内优质的房地产、国内企业的股权。于是,英国将大量养老金配置于债券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5%。其次为权益类资产,占养老金总资产的26%。
然而,有投资就有风险,所以就要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对冲,这就避免不了使用杠杆。根据英国养老金监管机构2019年进行的调查,在英国前600家养老基金(总资产约为7000亿英镑)中,有62%的养老金通过利率互换协议(Interest Rate Swap, IRS)进行杠杆投资,其规模占所有杠杆投资的43%,允许的最大杠杆水平为1倍至7倍!
养老金使用的投资策略,叫负债驱动型投资(LDI)。简单的逻辑就是: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国家国债利率普遍走低,英国基准利率也一直下行,英国养老基金也算是持续在赚钱。投资协会(Investment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0年的10年中,英国养老基金通过LDI策略持有的英国资产增加了两倍,达到1.5万亿英镑。
这一数字相当于什么概念?除去英格兰银行持有的国债后,养老基金持有的资产占英国机构资产管理市场的40%,占英国GDP的三分之二以及整个金边债券市场的规模。

前面说了,LDI型基金赚钱的前提,是国债收益率走低。当然,英国作为资深玩家,也计算过国债收益率上涨的情景,肯定也是预留了抵押品的安全垫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没有人会预料甚至去模拟长端收益率可以在短短1年内上升300-400个基点的情况。光是从8月底到9月底, 英国30年期利率就暴涨了230个基点。据估算,2022年9月27日英债利率较前一年的波动在历史上属于5个标准差事件,发生的概率为300万分之一。
于是,养老金面临大规模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而且要求的是现金保证金,而不是什么抵押品。首先扛不住的LDI基金只能通过抛售其他资产来回补抵押品缺口,流动性最好的英国国债就首当其冲了。抛售国债又进一步引发英国债市崩溃,国债利率继续涨……再拖垮其它流动性还不错的养老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英央行入场救市,只是缓和了养老金缴纳保证金的压力。然而谁也不能保证,英国国债收益率能够就此开始稳定。英国养老金这个风暴眼,依旧没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