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集体沦陷,更猛烈的还在后头

来源:汇火火      发布时间:2022-11-04 16:14:20      点击:904

支撑美股十年牛市的“发动机”,一去不复返了。今年以来,美国六大科技巨头FAANMG几乎全程跑输美国三大股指:道指跌近10%,标普500指数跌18%,纳指则跌约30%。

1.png

第三季财报结束后,FAANMG更是几乎全军覆没:

  • Meta(原FACEBOOK)净利润同比暴降52%,财报公布后暴跌24.56%,今年以来市值打了三折(-70%)。

  • 苹果整体业绩符合预期,但痛失两位数增长,下季度财报将迎更大的考验,财报后股价上涨7.56%,但今年以来跌幅也达到12%;

  • 亚马逊业绩全面逊于预期,一度拖累股价大跌21%,今年以来股价跌近38%;

  • 奈飞三季度业绩“一枝独秀”,关键指标全面碾压预期,但过去连续两季度暴雷,今年市值依然遭到了腰斩(-50%);

  • 微软营收增速降至5年最低,财报公布后暴跌7.71%,今年以来跌幅达29%;

  • 谷歌增速跌回2013年最低水平,股价急挫9.63%,年初迄今跌33%。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些美国科技巨头,还能重现往日辉煌吗?

2.png

美国科技巨头的代表,其实一直在变化着,不同的人给出的组合也不一样。

2013年,最初的首字母缩略词是 FANG,代表 Facebook、亚马逊、奈飞和谷歌。

2017年加入苹果变成FAANG,占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的比重分别是15%和30%左右;高盛则更倾向用FAAMG,其中M代表微软,占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的比重分别是21%和40%;也有人希望全部纳入六家公司变成FAANMG。

尽管公司名称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Facebook 现在是Meta Platforms,谷歌现在是Alphabet(但股票代码没变)——首字母缩略词仍然存在,当然也有人把这一组合称为MAANMG。

当然,也有人认为,应该再加上英伟达和特斯拉这两只股票,共同组成美股的8大科技巨头。

3.png

受益于全球货币宽松和科技进步,美股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超长牛市。其中,以FAANMG代表的科技类公司表现尤为亮眼,成为了推动纳指乃至整个美股不断走高的“发动机”。在过去 10 年中,FAANMG 指数的表现大大超过了标准普尔 500 指数,由下图可见,说美国科技巨头撑起了美股的半边天一点也不夸张。

4.png

截至2022年2月28日,如果剔除8大科技巨头的股票,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过去6年的回报率将悉数为负数,仅2022年为正。

5.png

自 2012 年 5 月公开市场首次亮相以来,Meta 一直是表现最差的公司,但截至 2022 年 6 月,其表现仍比标准普尔 500 指数高出约 70%。

6.png

7.png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知道,过去的结果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今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的表现几乎都逊于美国三大股指。

这是因为,科技股对利率上升特别敏感,至少部分是由于卖方分析师用来评估股票的贴现现金流 (DCF) 模型。简而言之,DCF 模型预测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然后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以得出它们今天的价值。

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关键因素,就是利率。随着利率上升,公司未来收益的现值会下降。而未来收益的预期增长幅度越大,利率上升对股票估值的影响就越严重。因此,因增长潜力而不是盈利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今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潮水快速退去,这就难怪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股的业绩引擎开始陆续熄火。

8.png

悲观预期之下,尽管股价大跌,机构投资者仍在继续降低科技巨头的仓位配置。据高盛的数据显示, 10月24日,FAAMG五大科技股票持仓量约占其客户单个股票净敞口的11%,已经下降至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远低于2020年18%的峰值。

目前来看,Meta的PE已降至9.12倍,远低于其5年均值26.22;谷歌PE值已降至17,处于近十年前20%低位。然而,华尔街仍不认为科技股“很便宜”。不少投资者甚至押注科技公司股票还有更大的下跌空间,因此大肆购进看跌期权。彭博数据显示,上周FAANMG六大科技巨头的总看跌期权头寸持仓量已从低位飙升至400万手上方,较前一周翻番,回到5月份的水平。

即使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但也许,属于美国科技巨头最好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


用户评论(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