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通胀,就算牺牲就业也在所不惜!”美联储似乎“成功”了!
11月10日,美国公布的10月CPI和核心CPI数据双双超预期下降。

11月4日,马斯克接管推特之后,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打开了美国各行各业裁员的潘多拉盒子。

自互联网泡沫之后,科技企业一直是美国资本市场无可争议的宠儿,也撑起了美国股市的半边天。当潮水褪去,科技公司不得不从未来的“诗和远方”,回到当下的“柴米油盐”。
根据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追踪数据,截至11月10日,2022年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员了10.6万人。如果说硅谷是科技的王冠,那么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则是王冠上最熠熠生辉的宝石,但现在只剩下谷歌和苹果仅冻结招聘,来守住硅谷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11月4日,推特宣布近18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员工从7,500人骤降至3,700人,重新回到2014年上市时的员工人数。
11月9日,脸书母公司Meta也宣布成立18年来首次大规模裁员,将裁员11,000多名员工,即13%。目前Meta员工超过8.7万人,失业人数可能将是大型科技公司中最多的,
11月14日,亚马逊计划裁员大约1万人,预计最快将在本周开始。这将是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10月,有着几乎不裁员传统的微软,裁掉了近1000名员工,占比约1%。

高盛首先打起了裁员第一枪。早在9月,高盛就预告将会裁员上百名员工,而且这次裁员是全面性的。据彭博社报导,高盛至少在亚洲解雇了25位银行要员。
11月13日,美国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巨头都宣布的裁员计划,分别计划裁掉200个和50个岗位。
瑞士信贷正在开启最大幅度的人员削减,将在第四季度裁员2700人,并计划到2025年共裁员9000人。
摩根士丹利暗示将在年底进行裁员。

8月下旬,社交巨头Snap被曝裁员20%,约1200人;
11月9日,出行巨头Lyft宣布裁员超13%,约700名员工;
11月11日,美国迪士尼公司宣布将采取暂停招聘、进行裁员等措施。
衰退这只“狼”,喊了这么久,这次似乎真的来了。裁员潮正在席卷整个美国,而且趋势愈发严峻!根据毕马威(KPMG)发布的商业领袖前景报告显示,大多数全球的CEO都相信,经济衰退即将到来。而且有报道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CEO表示考虑在6个月之内开始裁员。
几大科技巨头对于今年四季度的业绩预期都不太乐观,认为下降趋势还将持续。而裁员,是行业和企业业绩下滑的直接结果。
这场寒冬何时能结束呢?从源头来看,美联储应该对此进行负责。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下,美联储大放水,很多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在快速增长下大幅扩张;今年,美联储启动超预期的猛烈加息潮,让这些企业不得不“挤泡沫”。有分析认为,美联储的错误经济政策将会使300万美国人失去工作。
如此大规模的裁员潮,让很多人联想起2000年美股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过,这一轮大裁员,是科技巨头们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主动收缩行为,是为了抵御风险,而非经营性危机,远远谈不上暴雷和崩盘。
等通胀开始回落,美联储开始放松,这些主动瘦身的公司,将迎来新一轮生机。只是,这个过程,躺枪的人注定要经历终身难忘的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