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瑞信“崩盘”,就有很多人在大谈特谈“下一个雷曼时刻”。最近,黑石又突然刷屏,说是这个另类投资界大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开始出现“挤兑”,好像雷曼倒下的前一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黑石,以及黑石旗下这次暴雷的房地产投资基金BRIET,再来了解整件事情的脉络吧。

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此前叫“百仕通集团”,2010年10月将中文名称变更为“黑石”,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由曾共同在雷曼兄弟公司共过事的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 在1985年共同创建。史蒂芬.斯瓦茨曼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叫苏世民。2007年6月22日,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顶级投资公司,在全世界十多个大城市都设有办事机构。目前,黑石总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9509亿美元的资产,相较于2018年的4700亿美元翻了一番,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机构(PE)。根据黑石预计,今年底其管理规模将提升至1万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一个万亿级私募机构。此前黑石计划在2026年实现该目标。

黑石共有4大业务部门,分别是PE基金、房地产基金、信贷基金以及对冲基金。其中,拥有着3190亿美金资产的房地产基金,是黑石其中最重要的一大业务部门。2021年,黑石旗下管理的不动产资产规模一举超越了私募股权的传统业务,跃居黑石第一大核心资产板块。2022年,黑石的私募股权募集资金225亿美元,而不动产则募集了335亿美元,远远超越前者。

本次刷屏事件主角是黑石的房地产业务之中的黑石房地产投资基金(Blackstone Real Estate Income Trust,BREIT)。
BREIT基金创立于2017年,被设计成一个类似于永久的基金,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重资产、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低的需要。自成立以来,BREIT基金一直都是黑石集团的“拳头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3%,同时分红收益率为4.4%,累计吸引高达700亿美元的股本,若考虑杠杆,该基金的总规模高达1250亿美元。
BREIT基金设有5%的年化收益率线,收益高于5%的时候,会收取1.25%的管理费,和12.5%的收益分成。BREIT还有严格的赎回限制,只允许客户每月赎回不超过公司净资产规模的2%,每季度不超过5%。
BREIT主要投资标地是低流动性的私募股权与房地产业务,房地产投资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三成以上。BREIT还有一个特点是“高杠杆”。截至第三季度末,BREIT拥有93亿美元的可用流动资金,但其中只有14亿美元是现金,其余的是信贷额度和其他借贷能力。而截至9月底,BREIT的未偿债务为680亿美元,基金杠杆率远高于Prologis等类似的公共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这种“资产低流动性”+“高杠杆”的组合使得BREIT在市场下行阶段极易遭受流动性危机,在赎回压力面前,黑石不得不甩卖筹资。

据报道,黑石发送给客户的信件显示,今年10月要求赎回资金的申请达到18亿美元,占公司净资产规模的2.7%。虽然超标,但在董事会批准后获得100%履行。
到了11月,赎回请求又超标了,黑石开始顶不住了,只批准了BREIT基金43%的赎回申请,共计13亿美元。
这引发基金投资者恐慌,12月赎回卖盘蜂拥而入,黑石开始出手限制赎回。黑石发给客户的信件显示,12月,该公司只有占净资产规模0.3%的额度可供投资者赎回资金。
为了应对基金赎回,黑石正在紧急筹划出售拉斯维加斯赌场等地产项目,计划出售其持有的两家赌场的50%股份,估值在13亿美元左右,这可谓杯水车薪。
说起来,BREIT遭遇大规模赎回的原因之一,竟是表现得太过优异。据黑石统计,今年以来,BRIET基金回报率高达9.3%,而同期公开交易的REIT指数下跌逾3%。由于BRIET基金不在交易所交易,其不动产定价与评估都是黑石自己说了算,存在资产净值评估过高的风险。投资者认为,是套现离场的时候了。
当然,更核心的原因是,美国持续加息,利率不断上升,融资变得更加昂贵,对房地产价值造成压力。今年,30年期按揭贷款利率从年初的2.98%一路上扬至7.1%,创下2002年的新高。目前利率仍高达6.49%。10月,美国购房者信心指数快速滑落至39,创下19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房屋建筑商也一样,信心不足,几个月之内被腰斩。11月,NAHB房地产指数仅仅只有33,接近2020年5月新冠封锁时的最低点,低于2007年2月的水平。NAHB指数是美国房屋销售以及整体支出的一个领先指标。指数高于50,表明房地产市场在扩张,低于50表明在收缩。BRIET的投资者越来越担心,黑石在调整该投资工具的估值方面行动迟缓。

市场担心的是,大多数投资者已不愿将资金进行再投入,而黑石陷入了"出售资产—满足赎回—净值下跌—更多投资者赎回"的恶性循环之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流动性就是生命线,丧失了流动性,就等于失去了市场信誉,手中再多的资产可能都无法变现。关键是这会造成市场中的连锁反应,金融机构人人自危,这很可能会引发类似2008年的雷曼危机,从而造成新一波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然而,08年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发放了大量的不良房屋贷款,断供潮引发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目前黑石的情况显然不是如此。而且,黑石强劲的业绩记录、支持性的市场基本面以及宏观背景改善的空间,应有助于缓解潜在的流出压力。
现在的情况是不大乐观,但也不至于总是喊狼来了。喊得多了,等狼真来的那一天,就没人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