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核电“老大哥”德国,还有不到俩月彻底弃核了

来源:汇火火      发布时间:2023-02-22 17:04:20      点击:952

德国最后三座还在运营的核电站,到2023 年 4月15日就要彻底关闭了。届时,德国将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1.png

曾经的核电“老大哥”,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2.png

核电是轻原子核的融合以及重原子核的分裂都可以释放出能量,分别是核聚变能以及核裂变能。在聚变或者裂变的过程中,原子核会释放出大量热量,推动机械运转,进而实现发电,人们把这种电力称之为核电。

核电的优势非常明显:

  1. 属于清洁能源。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根本不会产生污染物质。核电站通过将原子能,也就是铀-235进行裂变,使之产生热量。在其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烟尘和气体,可以说是达到零排放。这一点相比火力发电来说,更加环保。

  2. 高效。根据相关计算,一公斤铀-235产生的能量,和270-300万公斤煤炭产生的能量相当。也就是说,50节车厢装载的煤产生的能量,只需要一个拳头大小的铀矿石即可达成。

正因为如此,支持核电的观点认为,大力发展核电,价值巨大。然而,核电会产生难以处理的核废料,一旦发生事故之后会出现核污染。历史上的一些核灾难,令核电是否算作可持续性能源,存在很大的争议:

  • 1979年3月,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

  • 1986年4月,位于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个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

  •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欧盟内部,以法国为首的国家大力支持核电发展,而德国则是目前世界上最反对核电的国家之一。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在效仿德国放弃核电。奥地利更是在1978年的全民公投中就否决了核能。

3.png

上世纪60-80年代,德国的核电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公认是最安全的。一开始德国对于核电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由西门子工业集团一口气建了17座核电站,遍布德国的各个地区。

  • 1957年10月,德国第一座隶属于属于慕尼黑大学的核反应堆投入使用,其外形酷似鸡蛋,被亲切地称为“原子蛋”。

  • 1960年,德国建成第一座用于民用目的卡尔实验核电站。

  • 1969年,德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的核电站——奥布利希海姆核电站。

  • 1973年,石油危机进一步推动了核能在德国的迅速发展。

在德国核电发展巅峰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反核运动,这直接促成了1979年绿党的成立。绿党成员主要来自左翼人士、和平主义者、环保人士以及反核力量。1983年,绿党正式进入联邦议院。

  •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沉降物飘散到了西欧,引起了德国人对核能的普遍恐惧,放大了反核情绪。1989年之后,德国再没有建造新的商业核反应堆。

  • 1998年,绿党第一次登顶德国政坛,与社会民主党组成的红绿联盟赢得联邦议会选举。施罗德政府上台后与四大能源供应巨头(意昂集团E.ON、莱茵集团RWE、巴登符腾堡能源集团EnBW、大瀑布Vattenfall)达成了所谓的“核共识”,宣判了所有德国核电站的死刑。

  • 2002年,施罗德政府颁布了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将核电站的使用寿命限制在32年,最后一座核电站关闭的时间为2022年。

  • 2010年9月,默克尔领导的联合政撤销前政府的退出核能计划,将7座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延长了8年,将其余10座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延长了14年,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推迟到2035年。

  •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三天后,德国总理宣布,将在4个月后关闭8座核反应堆,其余9座会在2022年之前全部关闭。2011年9月,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将永久退出核领域。

  • 2022年10月,由于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德国宣布延长最后三座核电站运转到2023年4月中。

4.png

 德国反核最表面的原因,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核电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核电站的维护也是一笔天价费用。有数据显示,维护核电站安全运转,需要德国每年支出5000万欧元。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点:

  1. 国家安全。德国核电站所需要的原料铀235,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命脉放在了别人手上。

  2. 政治原因。德国弃核已经走得太远,立法和舆论很难改变,几乎没有德国政客会冒着断送政治生涯的风险,去支持核能。

5.png

按照德国的计划,在2030年,德国的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能源消费之中的占比,将超过76%,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核电将在2023年4月中结束,煤电将在2038 年淘汰。

截至2021年,核电发电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仍达到了11.8%。原本德国是计划通过天然气发电(当前占比15%左右)作为过渡,但人算不如天算,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直接断了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北溪4条管道无期限停运。如果德国不能从其它国家或地区获得足够的天然气,德国甚至还需要从其它途径填补天然气发电的缺口。

1677056629890700.png

煤电占比从2013年的约45%左右下降到了2020年24%左右(褐煤16.2%,硬煤7.5%),但2021年因天然气发电下降,天气导致风能发电明显下降等原因,德国不得不增加煤电,比例上升至28%左右。未来,如果其它发电能源出现短缺,德国可能不得不再次增加煤电的比例。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从 2000 年的 6.3%,到2021年占比约40%。然而,为了实现德国的 2030 年目标,估计需要总计 6000 亿欧元的投资,按照目前投资的扩张速度,很难达成目标。从现实角度来看,如果受天气影响风光出力不足时,德国恐怕会面临更大的电力缺口。

在国内无法满足电力需求时,德国就需要进口电力来填补能源供应缺口。正如上文所说,德国不甘心在铀235上受制于人,又怎么会依靠别国的电力资源作为供给呢?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仅靠可再生能源无法安全地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那就只能暂时忍着了。


用户评论(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