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合并瑞信!这场强买强卖的交易没有赢家

来源:汇火火      发布时间:2023-03-23 10:38:34      点击:967

瑞银不想“娶”,瑞信不愿“嫁”,但在瑞士当局的牵线搭桥下,双方在48小时内“闪婚”了!

1.png

瑞银(UBS)在瑞士银行业是老大,瑞信是老二,老大吃掉老二,其实也怕消化不良。因为如果瑞银接手瑞信,不仅仅只是利益,还意味着瑞银需要承担与瑞信有关的风险,包括大量的法律诉讼和赔偿,瑞银甚至不得不考虑暂停股票回购。所以,瑞银其实不大愿意碰这烫手山芋。

但是瑞士央行发话了,要把瑞银绑在这风雨飘摇的船上,那就别怪瑞银狮子大开口了,起码得保证自己不会被“撑”死。

一开始,瑞银打算最多花10亿美元收购瑞信。瑞银觉得自己这已经算是良心价了,隔壁家英国汇丰才用了1英镑就收购了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呢。这瑞信肯定不能同意啊,10亿美元收购价意味着每股只有 0.27 美元的回报,比周五 2.01 美元的收盘价低 87%,股东亏得也忒惨了。

谈判僵着,瑞士央行着急呀。瑞信上周每天面临高达10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再不赶紧处理,本周瑞信就会资不抵债,信心一旦崩溃,将可能会蔓延到其他银行。于是,瑞士央行能答应瑞银的都答应了:

  1. 提供高达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并不受限制地为两家银行提供更多政策工具。

  2. 假设瑞信的投资组合产生损失,瑞银将承担前50亿瑞郎的损失,瑞士政府承担此后的90亿瑞郎,再有任何进一步的损失将由瑞银承担。

  3. 瑞信的160亿瑞郎的额外一级债券AT1全部减记。

既然有瑞士央行“兜底”,瑞银就“勉为其难”地接受瑞信吧。最后的方案是:瑞银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瑞信股东将以22.48股瑞信股票换取1股瑞银股票,瑞信和瑞银的合并将于2023年底完成。以周五收盘价估算,瑞信的市值约为74亿瑞郎,也就是说,这次收购金额差不多是打了四折。 

瑞银算是趁火打劫了一把,但瑞信是不是个烫手山芋还真不好说。且等着看后续吧。

2.png

一开始的时候,瑞信拿到了瑞士央行500亿瑞郎的流动性支持,它是打算寻求时间来完成转折的。毕竟瑞信能做到老二,它是有干掉老大的野心的,不然这几年就不会折腾这么些事了,详见《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瑞信终于把自己“作死”了吗?》。

但是,瑞士央行威胁说,A方案就是和瑞银合并,不愿意的话,那就只有PLAN B可走了。瑞士央行给的PLAN B,是把瑞信国有化。也就是说,瑞信变成国家资产,自己啥好处都捞不着,当个公务员的日子怎么能和当银行家的日子相提并论?

于是,即使很委屈,瑞信也只能同意把自己卖了,起码还能拿回一些呢。根据瑞士的监管规定,瑞银通常需要给股东六周的时间就收购进行咨询。不过,为了减少收购的不确定性,瑞士当局直接给瑞银亮了绿灯,直接跳过咨询期,根本不需要瑞信股东投票就能通过交易。所以,不管瑞信的股东同不同意,已经改变不了被收购的命运了。

3.png

一般而言,债券的优先权高于股票,意味着一般是股东先亏损归零后才轮到债券。然而,在这次并购中,瑞信名义价值约160亿瑞郎的AT1债券先于股票归零,很是令人费解。

AT1债券,本质上是CoCo债券(ContingentConvertibleBond)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可转债。该债券种类诞生于08年金融海啸后,以为了满足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定III(Basel III)中提高对银行的资本要求。这些债券是银行发行的高息债券,是为了补充银行的一级资本金而设,也是投资者可以买到的、银行发行的最高息的债券。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水平(7%)时,或者当主管机关权衡决定发行机构已达到无法继续经营情况时,CoCo债券将被强制性地转换成普通股,令持有人转为银行股东并分摊银行亏损,抑或允许银行透过减损全部或部分债券本金,来降低负债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

瑞信出事前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超过14%,交易员认为瑞信被收购是不会给债券持有人造成损失的。周日,交易员还因此大幅上调了瑞信AT1债券的报价,一度达到了面值的50%-70%之间。没想到,瑞士当局完全没有考虑CoCo债券在资本清偿结构中的优先位置,直接拍板AT1达到触发条件,归零了。

瑞信的AT1持有人,真的是血本无归。而这可能还仅仅是开始,周一交易时段,多类欧洲银行业的高风险债券很可能进一步走低。

4.png

美国让硅谷银行破产,瑞士拉着两瑞联姻,不过是解决了一个个“雷”。后面还会有多少雷,何时又会爆下一个雷,谁也说不准。看看刚刚欧洲开盘的样子,现在想要松口气,可能还是太早了。


用户评论(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