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再加息,我就崩给你看!
最近,市场一直在给自己催眠,银行业危机都爆发了,美联储总该有所忌惮的。然而,依旧有那么一些保持头脑清醒的人谨记,“不要与美联储作对”!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02:00,美联储将公布3月利率决议、利率声明和点阵图。半小时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美联储会不会怂,今晚见真章!

我们知道,美联储利率决议前,是有10天“噤声期”的。在这个时间内,美联储不能对货币政策发表任何观点。
巧合的是,刚好在美联储噤声期,美国三家小银行倒闭了。于是,市场开始帮美联储为难了:
市场觉得,两害相权取其轻。美联储现在敢加息,立马就有一波银行崩给美联储看。于是,市场帮美联储做出了选择:美联储3月应该停止加息,6月可能还需要降息。
从头到尾,美联储都没说一句话,一切都只是市场自己的猜测而已。哦,对,美联储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声。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奉旨泄密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他的同事本周面临他们多年来最艰难的决定之一:是再次加息以对抗顽固的高通胀,还是在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中暂停加息”。
Nick Timiraos还说,“美联储是否继续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可能部分取决于市场如何消化瑞银收购瑞信的消息,以及美国和其他经济体采取的平息市场对银行业担忧的举措是否奏效”。
市场自动理解为,看,美联储加不加息得看咱们脸色呢!看来,这次绑架美联储是十拿九稳了。市场开始自嗨起来,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从13日(上周一)就一直涨。

当然,市场也还是有清醒的存在。芝商所(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将近90%,且下次会议还可能再加息25个基点。


美联储真的有那么难选择吗?未必!
不就是怕钱不够吗?美联储随便动动手指,钱就造出来了。过去一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就扩大了297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联储去年6月开始正式缩表,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才缩表6260亿美元。

别误会,美联储这可不是在放水。美联储其实不过是在用实际行动扫除加息的障碍而已。银行业危机?美联储说,放心,我有的是手段来解决。但是,通胀的问题,除了加息,真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在本轮银行危机爆发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说了,利率峰值会更高,且加息步伐会提速。话音刚落,硅谷银行暴雷了,市场觉得是鲍威尔被打脸了。然而,鲍威尔会允许自己这么快被打脸吗?
当年引爆本轮通胀爆发的根源——鲍威尔在2020年杰克逊霍尔年会上官宣的“平均通胀制”,但鲍威尔一直到2021年12月才表示要“放弃通胀暂时论”。可见,只要美联储觉得自己没错,即使最后被证实是错的,但美联储也仍将按照当前自己的观点去制定货币政策。
再者,隔壁家欧洲央行都没怂,市场把危机说得有板有眼,欧洲央行不照样加息50个基点。还有去年英央行紧急入场救市以挽救养老金的危机,但对其后续加息速度并没有太大影响。
难道,美联储的定力还比不上这些同行?那肯定是不能够的。

当然,美联储没说,谁也不知道美联储会怎么做?任何笃定美联储会做何种选择的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

此次美联储似乎有两种选择,加息25个基点或者不加息;而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也是要考虑一下市场的感受的(对,我们认为不加息50个基点已经是美联储克制的结果了)。
目前市场风险较不稳定,美联储给市场一个自我调节的时间,而选择什么都不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可能给市场传递一个信号,美联储承认金融系统确实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突然中止此前的加息步伐,从而导致美联储不加息不仅不能安抚市场,反而可能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
相反,如果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反而是向市场传递整体风险可控的信号,稳定市场。同时,这也维护了美联储的信誉(毕竟以前一直都在喊加息,突然不加息了,以后美联储说啥都不会有人信了)。当然,这样做也可能引起更多美国银行暴雷,比如当前风险最大的就是第一共和银行。

既然美联储已经让喉舌放风,那么这次会议,美联储对会议的决定很可能会出现分歧。这可能会在利率声明上体现,如大部分委员同意此次会议决定,但***持反对意见。

如果美联储要保持货币政策的完整性,让市场相信其重心仍在抗通胀的努力上,那么,美联储在本次的利率点阵图上至少会维持去年12月会议上对利率终端达到5.1%的展望,这样将有效降低市场对此后美联储很快转向降息的预期。任何高于这一数字的预期,都将被市场认为是超级鹰派,那就是完全不给市场活路了,这有点狠,美联储不大可能这么干。
美联储可能不仅不想把市场的路给堵死了,还要想方设法让市场有些奔头。比如,下调今年通胀预期,让市场觉得未来没有那么大的加息压力。当然,美联储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可以做一些和稀泥的表述。
综上,美联储此次会议上释放的信号可能是鹰派+鸽派结合,这可能使得市场在最初来回拉锯,而最后的方向取决于多空双方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