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意外减产,这次很不一样

来源:汇火火      发布时间:2023-04-07 10:34:06      点击:976

在以沙特为首的多个OPEC+产油国意外宣布额外自愿减产后,不少市场参与人士高喊,原油冲向100美元/桶指日可待。

10.png

OPEC+为什么突然宣布减产?这次减产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减产是否足以支撑油价冲向100关口呢?

11.png

4月2日,除俄罗斯外,8个OPEC+产油国宣布,自5月开始至年底自愿进一步减产,总规模达165万桶/日。其中,俄罗斯自愿基于2月平均开采水平,将石油日均减产50万桶的措施延长至2023年年底。其余8个OPEC+产油国减产基准为2022年10月产量会议上确定的协议产量。

12.png

这样的减产规模接近2022年10月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幅度200万桶/日。不同的是,去年很多国家的真实产量早已跌至配额以下,导致实际减产幅度远远达不到预期,仅100万桶/日不到的量得到了落实。这一次,减产责任由几乎所有产量在生产配额以上及附近的国家承担,这意味着大部分减产计划将有望落实到实际产量上。其它非OPEC+成员国的石油供应可能会略有增加,但不太可能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13.png

和以往拖拖拉拉,各种放风不同,此次OPEC+达成减产协议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这可能和当前原油供应格局从原来的“三分天下”改为“一家独大”有很大关系。

俄罗斯就不说了,在欧美制裁下,俄罗斯所有的原油都要找新买家。根据不同渠道的数据,销售情况还算可观,但俄罗斯想要再增产是不大可能了。

美国方面,也已经构不成竞争威胁:


14.png

15.png

也就是说,当前OPEC对原油市场的控制权极高,那么,OPEC的战略从稳“市场份额”转移到稳“市场油价”,就很容易理解了。

OPEC自己也说了,此次主产油国自愿减产是为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稳定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也就是说,此次减产的“由头”是海外银行业风险。3月欧美银行业风波意外点燃恐慌情绪,布伦特油价一度触底70美元/桶,而基于IMF的预测,2023年,90%OPEC+产油国财政盈亏平衡油价是75美元/桶。这诱发OPEC+加大减产幅度。

16.png

从2022年开始,OPEC就一改常态,变得不怎么听美国的话,一直没有按照美国要求增产来打压油价。实在是美国太不讲“武德”。

比如,2022年10月,美国曾表示将会在油价处于65-72美元时进行补库,但2023年3月23日美国又表示,计划推迟补充战略原油储备,并下调补库目标价位40美元/桶。看看,以前说的那么好听,让OPEC增产,说自己会帮兜底的,结果就是这样来一刀,等油价跌到40美元/桶,OPEC都活不下去了。

OPEC从未如此明白,与其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国的手上,不如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来得安全。这一年多来,OPEC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团结,不仅敢于和美国说不,而且还拿起了原油这个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

17.png

本次减产量以及减产时间均大幅超预期,将有望对2023年原油市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2023年全球原油市场由供应过剩的担忧转变为可能出现一定的供给缺口。不过,这只是从供给端来看,油价存在上行压力。

然而,今年面临更为复杂的需求环境。如果需求方面未能跟上,那么,油价可能只是有了较强的底部支撑,但仍缺乏强劲的上行动能。根据推测,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供需状况发生任何意外的100万桶/日变化,都会对油价产生每桶20至25美元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考虑OPEC+与美国间的博弈,如美国重新评估目前对俄罗斯石油出口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等,地缘政治风险可能给油价带来更高的波动。

至于对通胀的影响,目前原油上行风险还未变成现实压力,市场并未因此改变对美联储转鸽的预期。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2年3月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时曾表示,原油价格每涨10美元/桶,就可能提振通胀0.2个百分点。市场仍应当关注后续油价波动给美联储乃至全球央行降低通胀的工作带来更复杂的挑战。     


用户评论(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