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调?其实并没有

来源:汇火火      发布时间:2023-05-17 17:03:09      点击:996

5月12日,全国自律机制通知显示,自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将下调。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约为30BP,即基准利率+10BP;其它金融机构降幅约为50BP,即基准利率+20BP。

这是怎么回事?存款利率下调了?自律机制又是什么?

1.png

我们在存款的时候会发现有多种利率类型,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整存整取)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下面这张存款基准利率表自2015年10月24日起就没变过。

2.png

那么,大家热议的降息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提到全国自律机制了。    

3.png

我们在《今起,存款利率调降,你搞明白怎么回事了吗?》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存款利率的改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2013年9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这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旨在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简单点说,就是允许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利率,从而促进市场的和谐有效发展。不过,直到2015年10月,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被放开,各银行可以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决定执行的存款利率,即存款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倍数。

2021年6月21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为以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存款利率,即存款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基点。目的是纠正按倍数确定上限的“杠杆效应”,帮助降低长期存款利率。

2022年4月,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即不再以基准利率作为参考控制上限,而是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一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不过,新机制刚建立,还没有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意味着,银行存款定价将呈现“存款基准利率加点”+“参考国债收益率/贷款利率”双重定价模式。当然,随着新机制的影响不断上升,在不远的将来,存款基准利率将和贷款基准利率一样,再无参考意义一样。

4.png

协定存款是指,存款人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合同期限、确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对基本存款额度按结息日活期在款利率计息,对超过基本在款额度的在款按协定存款利率或合同约定的利率计息的存款。协定存款一般面向企业客户,个人客户无法购买。

协定存款是一种标准化产品,自2015年开始,协定利率挂牌指导价为1.15%。本次协定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后,四大行协定存款利率上限=1.15%+0.1%=1.25%,其他银行协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1.15%+0.2%=1.35%。

协定存款对企业而言,在保证日常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利息收入,对银行和企业而言是双赢。不过,部分中小银行为吸收存款,协定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在此次调整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

5.png

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存入资金或货币,由金融机构出具存款凭证,办理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金融机构,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的存款。

通知存款同时包含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优势,但本质上还是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包括个人通知存款和企业通知存款。不过,通知存款门槛相对较高,个人和企业最低起存金额分别是5万元和50万元;最低支取金额分别是5万元和10万元。

按照提前通知期限不同划分为一天和七天两个存款品种,现在的基准利率分别为0.8%和1.35%。本次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后,四大行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分别为0.9%和1.45%;其它金融机构则为1%和1.55%。

不知道这两种存款利率上限下调,对你是否有影响呢?


用户评论(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