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日本对韩国进行了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控以来,两国贸易冲突愈演愈烈。韩国民众继续抵制日货,多位官员也发声批评日方做法。其中,韩国经济副总统兼企划财长部长洪南基17日再次督促日本撤销对韩出口管制,表示这一管控措施动摇了韩日经济合作根基,同时“进一步削弱全球价值链,从而损害全球经济增长”。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日本继续“我行我素”,美国呢,犹豫不决。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迪威在访问韩国时,虽然表示美国将“尽其所能”,但还是认为两国最好通过对话来化解争端。

两国的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局面,都是因为经贸问题、历史、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详情请看《瘆得慌!日韩让全球贸易冲突再升级》)。

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是韩国的支柱型产业,201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7%,如果去除掉半导体增长所带来的效益,那么韩国的经济增长则只有1.4%,可见韩国对半导体行业的依赖之重。日本现如今的做法,简直就是一把掐住了韩国的经济命脉。

虽然韩方已经把这一贸易争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将由世贸组织总领事会在7月23日-24日进行讨论,但其实不论韩国如何折腾,如何抗议,这场贸易争端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日本手里。从1965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韩国对日本的贸易就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18年韩国对日本的逆差规模达到了240亿美元,这在韩国所有贸易关系中是最大的逆差。而源头,就是上文中所说到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占到了逆差的三分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逆差状态还在不断扩大,韩国对日本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韩国政府正在开始加大研发力度,力促半导体材料进口来源多元化和国产化。
想法是很丰满,但短期内想要实现依旧困难重重,虽然韩国企业的材料库存可以满足短期需求,但长期来看,日方制裁将对韩国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这个不利影响并不会只波及到日韩双方,而是会对全球的产业链带来阻碍,影响全球的科技以及经济发展。

从表面来看,日本只是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进行了限制,但别忘了,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全球的半导体存储器领域一直都处于垄断地位。
尤其是在DRAM内存领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运行内存,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七成;而在NAND闪存领域,也就是俗称的硬盘领域,它们的市场占有量也达到了五成。不仅如此,在超高清有机EL面板领域,韩国三星和LG两家也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的份额。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等显示设备,很多都会用到这种材料。

这些都和我们日常的数字化设备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对韩国进行的经济贸易制裁,变相的成为了对全球的制裁。也就是说,一旦韩国企业出现零部件供给问题,或将对美国苹果(HYCM代码CFD_AAPL)、中国华为、日本索尼和松下等各大电子企业产生影响。其它对韩国半导体产品有一定依存度的国家和地区也将受影响,比如越南有多家三星的手机和家电工厂。
这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大概就是,大家会发现内存以及其他配件都涨价了,手机和电脑的售价也会变高。

在全球化的当下,一件商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国参与。中日韩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分工。日本生产半导体和OLED材料出口至韩国,韩国出口半导体和OLED产品至中国,中国再加工成手机、电视等成品销往全球。包括经由香港在内,中国半导体存储器进口的48%来自韩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可以向美国美光采购DRAM,但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能在多大程度上从美国进口替代品仍是未知数。这或许会拖累中国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的生产。
但是,有“危”自然也有“机”。
这次事件虽然激起了韩国对核心技术、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开发的想法,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很可能是韩国寻找替代品的一个重要选项。韩联社援引韩国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京烨的分析称,日韩经济纠纷若扩大,两国电子电器行业都将受损,而中国相关产品产量可能将因此增加2.1%。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日韩一直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今市场出现空白,中国的新兴企业或许会成为新选择,中国也许能借日韩经贸摩擦获得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