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智利是拉美国家的榜样”,“智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是拉美的发达经济体”。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保持着2.3%通胀率、6.5%失业率和3.4%GDP增速的南美之光,10月14日以来陷入暴乱,当前该国已经有11个区实施宵禁,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因为3毛钱的事。不可思议!


智利的公共交通一直由政府定价。2019年10月14日,政府决定早晚高峰期地铁票价由800智利比索(约合人民币7.97元)涨至830智利比索(约合人民币8.27元)。就是这3毛钱的涨幅,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当天,数百名高中生围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多个地铁站,且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抗议队伍里。他们占领车站、破坏地铁设施,甚至在街上纵火。直到10月18日,圣地亚哥六条地铁全部停运,冲突升级。除了地铁停运外,智利LATAM航空公司也宣布,200多次航班被取消,国际、国内多航线因此受到影响。暴动究竟有多么触目惊心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智利总统皮涅拉18日宣布,首都进入了紧急状态;19日又宣布国家进入三级紧急状态,实行宵禁令;20日又用“战争”一词形容局势发展。
统一工人中央委员会CUT确认将于10月23日至24日在智利全国范围内举行罢工,并从今日开始游行,要求皮涅拉政府从街头撤军,并撤消紧急状态。

智利是拉美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没错,但贫富差距也是极大的。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在经合组织42个成员国及伙伴国中,智利的贫富差距排名第7。
1980年以来,智利的人均GDP年增长率一直远高于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们将这样的经济奇迹归功于智利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归还收归国有的外资企业,取消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完全放开市场等,但从美国垄断资本家手中收回的铜矿全部收归国有,从未私有化,这也解决了智利80%以上的收入,成为智利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的打压,再加上近两年国际贸易局势的负面影响,智利经济增长不断下滑。2019年,一份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智利经济排名已经下降7位,成为下滑幅度最大的国家。智利政府将经济增长预期从3.2%下调至2.4%-2.9%,仅能勉强达地区平均水平,失去了拉美地区“领头羊”的地位。受此拖累,智利今年就业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滑,民众“荷包”缩水,开始有所抱怨。偏偏这时,随着智利自由化政策不断深入,智利铜矿也面临着私有化的命运,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地铁提价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底层民众的怒火彻底炸开了。目前,智利普通民众月工资约为5700元,而地铁票价一趟就需要花费8.27元,这意味着,一个处于最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每个月在交通上的花费或将要占到家庭收入的六分之一,再叠加低工资、低医保、匮乏的养老金,大多智利民众已经不堪重负了。

智利是“铜矿王国”,铜资源储量占全球30%左右,产量占全球约25%,均为世界第一。正因为如此,历年来,一旦智利工人大规模持续罢工,将引发市场对铜供应中断的担忧,从而推动铜价(HYCM代码COPPERdec19)闻风暴涨。
那么,如今智利暴动之际,铜价的表现如何呢?可以看到,铜价在暴动之后一度快速下跌,随后V型反转收复失地,但本周刷新高点后,再度掉头下行。

铜价为什么不受智利局势影响呢?从当前来看,尽管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和其他城市发生暴力抗议活动,但该国矿业仍照常运转。而必和必拓旗下全球最大的铜矿项目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的工会工人周二举行了一日罢工,以声援智利的示威活动。因罢工时间短,尚未对铜供应造成明显影响,铜价的反应有限。
由于各地的抗议活动,智利主要城市依然维持宵禁政策。22日晚间,智利总统皮涅拉表示尽管目前依然有抗议活动,但形势正在好转。同时,他公布了全新的社会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立刻提高最低退休金20%;建立大病医疗社会保险;提高最低工资至35万智利比索(约3500元人民币);成立电价稳定机制,取消此前宣布的涨价措施;下调政府公务员工资待遇,下调议员津贴并减少议员人数;提高对月收入超过800万比索人群的征税额度,并建立基金会以平衡富人区与贫民区的税收。

联想到此前法国轰轰烈烈的黄马甲运动,法国政府同样在民众的抗议声中妥协,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尽管智利政府有息事宁人的态度,但我们仍将继续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一旦抗议活动影响到码头运输,干扰铜供应,将为铜价提供强劲支持。